發布時間:2025-08-30 07:45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曾經的老街真的回來了!”恰逢七夕佳節,江陰重點打造的文化旅游商業綜合體——忠義老街正式開街。這條曾經是江陰城內最繁華的街巷以全新姿態重現了往日的盛景。忠義老街總建筑面積約1.3萬平方米,主街長245米,呈南北走向,開街當日,整條街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記者了解到,在正式開街前,忠義老街招商率已達90%。市民、游客在這里享受古韻與新潮交融的新體驗,好不熱鬧。
忠義老街曾是江陰貿易轉運與城鄉交流的核心地帶,不僅見證了漕運文化的興起、南門貿易的繁盛,更鐫刻下抗戰時期江陰軍民的忠義戰績,是承載江陰專屬記憶的鮮活載體。在“街區經濟”火爆的當下,老街的歷史味和煙火氣該如何“喚醒”?去年,江陰啟動忠義街及適園周邊城市更新項目,修繕原有建筑、新建仿古建筑,再輔以新業態引入,把老街打造成獨具江陰人文IP的特色街區。
老街商業形態“文化味十足”
忠義街的“繁華”是刻在江陰記憶里的文化符號。近代的忠義街,不足千米的街上有六爿南貨店、十六家肉鋪、十二爿大餅店、四家旅館、四家書場茶樓、八爿紙馬香店、四家米廠、八家米行、十多爿布莊,最大的書場可容200人,漕運的船槳聲與集市的吆喝聲綿延整條街。2023年,忠義街入選無錫市地名文化遺產名錄。
承載歷史的街區,當有深厚的文化積淀。“把非遺融進了整條街,填補了江陰此前缺失的非遺沉浸式商業場景。”江陰城發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嚴景介紹,煥新后的忠義街,將有馬蹄酥、黑杜酒等100多種非遺產品在非遺館內進行集中展示、售賣。記者注意到,街巷的美陳也融入了諸多非遺元素,一面墻上巨大的錫劇鳳冠吸引了不少人駐足,本是文化符號的物件成了市民游客爭相留影的網紅打卡點。
文化與商業在老街內有機交融。忠義街目前簽約的62個品牌包括零售、餐飲、水吧輕食、文化休閑四大品類,引進無夕小籠和KOI園林體驗店兩家江陰首店。“更側重引入以文化為先導的主理人品牌。”嚴景說。“沐心流香”主理人姚明計劃在店內開設中醫課程,讓更多人了解沉香這味獨特的中藥材;浮笙咖啡“90后”主理人許文強把老石磨改造成茶桌,讓年輕人在品茶時還能觸摸舊時光的溫度。
新舊碰撞讓老街“逆生長”
老街驚艷的“逆生長”不僅是建筑的翻新,更是情感的回歸。“原來喝的是河水,挑水時還能看見商船靠岸、熱鬧非凡。”八旬老人蘇夢熊是在忠義街生活了七八十年的“老街坊”,作為蘇東坡后代的他如今依然駐扎老街,在蘇東坡紀念館內工作,現在位于忠義街177號的國風美術館曾經是他的老宅,“破破舊舊的老宅,現在又繁榮了,還保留著原貌,雖然不屬于自己了,但看著也高興啊!”
“不是推倒重來,而是融合創新。”站在愛國商人孫煜峰的故居前,南京銀城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忠義街項目負責人程猛介紹,這棟建筑基本保留了它的主體,在原有基礎上打造強互動、重社交的場所,通過新與舊的碰撞,讓年輕人更喜歡。忠義街的“逆生長”里,不缺歷史的守望者。軀干如蒼龍般俯飲于河畔的“忠義古樟”被保留了下來,它靜靜矗立,是這場變遷最有力的見證者。
行走在老街上,感受最大的就是建筑上的巧思。“以一條主街為主線,兩旁的巷道保留了弄堂的模樣,是小時候熱鬧的記憶。檐下的燈光也設計得巧妙,入夜后恰好勾勒出建筑的輪廓。”嚴景透露,整條街的建筑采用組團式的院落結構,有一進、二進、三進等,不同院落承載著不同的風景,有意思的是那些店鋪門板,依舊是一塊塊可卸下的樣式。
下足“繡花功”,老街更雅致
忠義街內,“一步一景”足見匠心。開街當天,在老街登記結婚的新人,還有專業的攝影機構在打卡點為他們提供限時免費的跟拍服務。為給老街提韻增彩、增添活力,江陰市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開街前啟動了二次綠化升級,秉持“因地制宜、見縫插綠”的理念,以精巧綠意點綴街角巷尾,立體化重塑街區的綠色肌理。
河畔的空白墻面成了天然“畫布”,常春藤順墻而下,織就青綠“長廊”。“在街角處還引入了數口陶缸植叢,高低組合、錯落有致。”江陰市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不足千米的忠義街沿街共布設了60多個花箱,栽種榕樹、檸檬樹、木繡球、南天竹、狐尾天門冬等多個品種的綠植,“組合造景+單體點綴”的巧思排布,每一抹綠都成了忠義街的“點睛之筆”。
當夜幕降臨,忠義街在燈光的裝點下愈發美麗,呈現出另一種華彩景象。而早在開街前夕,江陰夜游1號定制公交線已經開啟試運營。“串聯起忠義街、國樂島、外灘、遠望2號等夜游核心景點,有效提升夜間公共交通服務效能,方便市民及游客沉浸式體驗江陰夜景特色。”江陰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線路優化與時段匹配,該條線路一推出就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喜愛,激發了江陰夜間經濟活力。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