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5-06 02:53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日前,隨市政協領導考察走訪安徽萬華汽車部件制造有限公司、重慶日聯科技有限公司、雙象重慶基地后發現,這些民營企業的母公司或總部均在無錫,發展勢頭穩健,對外投資也很成功。無錫是近代中國民族工商業發祥地、鄉鎮企業發源地之一,百年來民營經濟發展一直走在前列。2024年,全市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10854.95億元,占全市GDP總量的66.7%,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0.7%。民營經濟發展好,是地區營商環境優的直接體現。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無錫民營企業“走出去”,要抓小放大、呵護存量,讓民營企業扎根留心。
●抓小放大
無錫萬華機械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合肥投資建立數智化工廠,緊鄰大眾、蔚來等新能源汽車整車工廠,進一步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日聯科技的日聯X射線智能檢測裝備研發生產基地項目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片區;雙象集團2017年落戶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先后建成重慶奕翔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形成“雙象重慶基地”。
走訪中了解到,這三家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做到了始終“堅守主業、做強實業”,思路明確、目標清晰,是本領域內的“大企業”。支持包括這三家企業在內的細分領域“大企業”,必須更新思維、轉變觀念,“抓小放大”。“放大”是信任和放心、“抓小”是希望和貼心。“放大”,就是要對行業內的“大企業”采取“放手”的態度,尊重市場規律,尊重企業決策,讓它們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出市”“出省”“出海”發展,在全省、全國、全球市場上拓展新的發展機遇;“抓小”,就是要洞察科技型小微企業未來發展的“聚變”,全力提供發展的全生命周期服務,拿出真金白銀,用好資源載體,全力培育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形成深耕產業鏈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為城市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打造“大空間”。
●呵護存量
這三家民營企業都是當前無錫存量優質企業的代表。存量企業發展由小到大、形成規模、成為行業翹楚,過程艱辛。無錫產業發達的一大優勢就在于民營中小企業多,這些存量資源是城市發展的最大“本錢”、比較優勢,最忌未立先破。企業“走出去”“走進來”,是由市場驅動并起決定性作用,是市場常態。政府要進一步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讓各類企業“適合發展”的要素得到最優配置;要開放胸襟,對存量企業的“走出去”既要看好、也要支持,助力企業走穩“長遠路”。
雙象集團涉及的化工行業,其項目占地面積較大,無錫滿足不了企業對原料、土地、環境、產業鏈等資源的需求以支撐其可持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要積極鼓勵引導、牽線搭橋,為企業“走出去”盡心盡力服務。此外,為企業在無錫謀取新發展還能做什么、還需要解決什么具體問題同樣重要。無錫區域面積盡管有限,但各板塊之間的資源稟賦存在差異。存量企業謀取新發展在本板塊內也許有限,但在市域內其他板塊卻可能有新的機遇,要堅持全市域統籌,大力推進域內跨板塊產業合作、融合發展,實現互利共贏,努力放大存量優勢企業的本土化貢獻率。通常企業變強做大,其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會更多。只要有可能,存量企業新項目更愿意留在本地,無錫相關部門要千方百計想盡辦法創造這樣的“可能”。即使是存量企業“出走”無錫的項目,也是城市產業的增量資源,同樣能為城市發展賦能。
●扎根留心
三家企業的負責人都認為,在當前企業“出海”發展很熱的情況下,企業家要學會冷思考。企業要拓展新市場、提高經濟效益,產品唯有“出海”,但工廠“出海”必須慎重,需要綜合考量政務、人力、社會、文化、水電氣等要素。國內環境是優越的,相比較而言,無錫的發展環境在國內也是一流的,這是對我國、我市營商環境的肯定。對“走出去”發展的企業,同樣要注重做好各方面服務,讓企業家更有信心。
要做好“走出去”發展企業的扎根留心工作,公平配置各類政策和資源,引導其把適合留在無錫的產業環節堅定留在無錫,如財務、研發、營銷等職能部門。大力宣傳相關方針政策,以城市的誠信品格、自信自強穩定企業預期,增強企業對城市發展的信心;堅定維護企業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落實,推行免申直達、公平直享;坦蕩真誠地同企業接觸交往,特別是在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情況下更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多關注、多談心、多引導,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做到既“親”又“清”;護航企業安全穩健發展,立足本行業、擁抱新賽道,向著產業鏈核心環節和價值鏈高端環節攀升。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