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4-29 09:58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擁抱人工智能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必須在全速競逐中搶抓機遇、搶占先機。
4月28日,無錫舉辦了一場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為新發展階段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進一步深融謀定方向、儲備能力。
人工智能已然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工信部明確,將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加強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的研發布局。
鍛造人工智能這把“金鑰匙”,無錫近年來不斷加力。
2023年,無錫出臺首個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性意見;今年2月,無錫舉辦新型工業化大會暨“465”現代產業集群建設推進會,確定了以“人工智能+”行動賦能先進制造業蝶變的方向;隨后,無錫市建設“人工智能+”標桿城市的政策意見及系列配套政策文件陸續出臺,產業“四梁八柱”更堅實。弓拉滿、箭在弦,產業推進再掀高潮。
無錫有何資源可以調度?在市民中心布設的科技成果展為“看客”掀起簾幕:集成威鑫H8000處理器、申威A1加速卡等高性能硬件的震澤之星一體機,可形成一整套全自研全國產化的產品解決方案;AI數據服務商澳鵬在錫設立交付中心以來,年均支撐超130家中國客戶;全新一代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正在邁入工業場景;定位“養老賽道”的艾雨文承“大頭阿亮”機器人還在不斷迭代升級……從算力、算法、數據到系列“AI+”應用,無錫已形成了以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和應用層為支撐的完整產業鏈。目前,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企業超百家。
正是基于這些產業成就和對自身發展實際的研判、分析,無錫定下目標:打造“人工智能+”標桿城市,到2027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3000億元、核心產業規模超700億元。
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路徑,則落到了“因地制宜”四字上。有1.4萬余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萬多家工業企業的無錫,顯然在推動人工智能與各類產業的互促融合上有著獨一無二的優勢。
以實實在在的項目投入為“人工智能+”標桿城市打牢根基。
會上,星測未來星載智能計算載荷生產制造、歐卡智舶華東區域總部及無人船生產基地等一批技術先進性高、市場化前景好的項目簽約落地。
如莫界科技是AR眼鏡核心光學器件供應商及整機ODM企業,其將在江陰落地的AR智能眼鏡整機產線項目達產后可年產14萬臺整機,實現年銷售2.8億元。通過項目投資,無錫人工智能的產業載體也在不斷擴容,錫山智能機器人產業園項目、濱湖國聯人工智能產業園項目兩個園區載體項目規劃投資超25億元,靶向吸引創新型企業與優質項目入駐。
主動融入發展大格局無錫還招募了一批產業發展“合伙人”。
無錫與360集團簽署戰略合作,計劃在錫落地360人工智能江蘇總部。360集團將以市場化方式積極參與無錫“智改數轉網聯”的規劃、建設和運營,推動無錫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進程。
與華為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的無錫華為人工智能創新中心致力于瞄準具身智能前沿技術,以產業應用場景為牽引,整合華為的技術能力和專業服務資源,助力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
無錫還與之江實驗室開展合作,計劃共建新型城市算力中心,相關人士透露,無錫廣闊的制造應用場景也將成為之江實驗室AI能力的“落地點”,之江還將持續和氦星光聯、國星宇航等無錫企業合作開展太空計算星座計劃。
因地制宜推動產業發展發揮各板塊稟賦優勢一套“小快靈”的配套舉措應運而生。
如江陰要重點圍繞集成電路、新材料、紡織服裝等行業,強化人工智能深度賦能應用,培育垂類模型、智能終端、智算芯片等標志性產品;梁溪要發揮中心城區優勢,聚焦生成式大模型和智能體、智能消費終端,發展智慧商業、智慧文旅等新業態,同時探索人工智能在城市交通、社區管理、數字孿生等社會治理領域的新應用;錫山要依托車聯網、電動車等產業基礎,主攻自動駕駛、具身智能機器人方向。
值得關注的是,緊抓未來產業機遇,無錫不斷完善要素支撐,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向優演進。
會上揭牌的江蘇省人形機器人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是國內首個聚焦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需求的質量基礎設施平臺,將為江蘇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研發、應用場景拓展乃至全產業鏈技術創新與協同發展等方面提供計量標準檢測認證技術支撐。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