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27 14:28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鏈主企業是具有較強產業鏈整合和引領帶動能力,在技術、標準、市場等方面具有較強話語權和影響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和細分領域領軍企業,對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為加快推動本市“465”現代產業集群鏈主企業高質量發展,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高效協同和聚能成勢,營造產業發展良好生態,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財政部 商務部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加快培育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政法〔2021〕70號)和江蘇省“筑峰強鏈”企業培育支持計劃,經市政府同意,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根據國家、省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建設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工作部署,聚焦“465”現代產業集群和“3010”重點產業鏈,積極推動“紅鏈賦能”深化行動三年規劃,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在產業協同、創新驅動等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強政府部門對鏈主企業的支持保障,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到2027年,動態培育100家左右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鏈主企業,產值超百億的鏈主企業達15家;每年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家以上、市級創新聯合體5家左右;鏈主企業帶動集群產業鏈上下游配套率超過50%。
二、增強鏈主企業對產業鏈的引領帶動作用
(一)強化創新引領。支持鏈主企業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支持鏈主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創新資源,開展協同創新。鼓勵鏈主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開放式創新體系,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向上下游中小企業開放實驗室、檢驗測試等創新平臺,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二)促進產業集聚。引導鏈主企業發揮品牌效應、技術平臺、合作伙伴、銷售渠道等資源優勢,通過并購重組、戰略合作等方式,帶動產業鏈供應鏈優質企業、項目及資源向產業園區集聚,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實現資源共享、協同發展。聚焦產業鏈缺失薄弱環節,實施“政府+園區+鏈主”協同招商,引進優質項目和企業,對重大項目給予“一事一議”支持,加快推動產業鏈集群式發展。
(三)加強產業合作。支持鏈主企業構建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平臺,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推動信息、技術、人才等要素高效配置,提高整個產業鏈的協同效應和效率。鼓勵鏈主企業探索建立產業鏈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體化組織新模式,積極參與產業鏈供需對接、產品推介活動,進一步加強與供應鏈企業合作,帶動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提升優勢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四)突出示范引領。支持鏈主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推廣應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建設數字化供應鏈平臺,推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數字化協同,提升供應鏈效率。開展智能制造示范,推廣先進制造模式,引領產業鏈數字化轉型。支持鏈主企業加強質量品牌意識,提升產業鏈整體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鼓勵鏈主企業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定,提升產業鏈標準話語權。
三、加強對鏈主企業的支持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切實發揮市制造強市和現代產業集群建設領導小組作用,建立健全橫向協同、上下聯動的培育發展工作體系和常態化工作推進機制,統籌推進鏈主企業培育各項工作。發揮“鏈長制”工作機制,定期開展市領導走訪調研鏈主企業現場服務活動,掌握鏈主企業發展訴求,現場給予指導協調。各地區成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強化市、市(縣)區聯動和部門協同,壓實工作責任,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市制造強市和現代產業集群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建立培育體系。聚焦“465”現代產業集群和“3010”重點產業鏈,每年開展鏈主企業遴選,在培育認定一批鏈主企業的同時,分產業鏈建立“準鏈主”企業、骨干企業和新銳企業培育庫名單,構建全鏈條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實施“能進能出、動態調整”的管理機制,嚴格遴選鏈主企業,對已認定的鏈主企業每2年組織1次復核,根據本市現代產業集群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遴選管理辦法予以動態評估。〔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無錫經開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均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無錫經開區管委會負責,不再列出〕
(三)支持做大做強。深入落實“筑峰強鏈”企業培育支持計劃,引導鏈主企業提升產業引領力、市場競爭力、行業影響力和自主創新力,推動更多鏈主企業進入各類500強榜單。用足用好市級相關政策,支持鏈主企業參與制造業(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重大技術裝備創新發展工程,鼓勵大企業大集團在本市設立地區總部,支持企業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實施高端并購、資源整合,引導支持企業創新升級、技術升級、信息化升級、綠色升級以及管理升級。(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大政策支持。綜合運用市級各類產業科技專項政策,積極對上爭取,支持鏈主企業申報國家、省重點專項任務,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核心配套企業等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及產業化項目研發。對于首次獲評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按照市級產業政策予以獎勵。支持鏈主企業建設強鏈補鏈延鏈項目,鼓勵各地區結合自身產業鏈特點和企業需求,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在重大項目、人才引進、創新研發、組織活動、激勵機制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市委組織部,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要素保障。積極賦能鏈主企業產業人才,推薦鏈主企業申報各級人才項目;對入圍獲評的人才,推薦參加全市高層次人才認定并按規定予以支持。由市級統籌支持鏈主企業用地、能耗、排污總量等指標保障,為重大項目和產業鏈關鍵節點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在項目策劃、審批、運營各環節實施快速辦結機制。建立鏈主企業及其供應鏈核心企業融資“白名單”制度,定期收集并向金融機構推薦企業有效融資訴求,鼓勵金融機構定制鏈主企業融資方案,推動融資供需靶向對接,建立鏈主企業“政銀企”定期會商機制,開展銀企授信,推動產融合作。(市委組織部、市委金融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政園林局、市國資委、市數據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抓好服務保障。開展“百家鏈主企業專項服務行動”,各產業集群制定鏈主企業專項服務清單,常態化開展掛鉤聯系和現場辦公,在融資支持、基金對接、人才引進、項目推進、產業協作配套等方面常態化掌握鏈主企業發展訴求,給予統籌協調。建立“鏈主企業服務直通車”制度,加強部門聯動,提高服務效能,定期召開專題會商會,發動各級職能部門聚焦鏈主企業關切事項,圍繞消防、安全、環保、用地、用電、用工等方面加強指導,做好上門現場服務,強化事前指導和柔性執法,協調解決企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加強信息安全保障,依托第三方機構對鏈主企業開展現場安全檢查、模擬攻擊遠程檢測工作,增強企業網絡安全防護意識;組織鏈主企業參加信息安全培訓、應急實戰演練,助力企業提升信息安全整改和加固水平。(市委組織部、市委金融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局,國網無錫供電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強化宣傳引導。積極宣傳全市深入開展“465”現代產業集群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遴選培育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成效,定期收集鏈主企業帶動產業鏈發展的主要成果,及時總結經驗做法,編制《無錫市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創新發展案例匯編》。組織“百家鏈主企業行”活動,通過各種媒體形式開展宣傳報道,打造“優質鏈主企業”名片,營造利于鏈主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無錫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3月10日
(此件公開發布)
來源:無錫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