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信息索引號 | 014006438/2025-01505 | 生成日期 | 2025-03-11 | 公開日期 | 2025-03-27 |
文件編號 | 錫政辦發〔2025〕10號 | 發布機構 | 無錫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附件下載 | ![]() |
||
內容概述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無錫市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的通知 |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無錫市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無錫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3月11日
(此件公開發布)
無錫市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2025—2027年)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關于旅游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全面落實全國、全省旅游發展大會精神,圍繞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的重大要求,深入挖掘無錫崇文重教的歷史文化、誠信創新的工商文化、篳路藍縷的創業文化內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力爭到2027年,本市藝術創作更加繁榮,園林文化、美食文化、非遺文化、影視文化、古道文化、書院文化、霞客文化、東坡文化等地方文化特色資源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果更加豐碩,“彰顯吳地文化魅力、獨具江南山水特色”的城市旅游特質更加鮮明,年接待旅游總人數達1.55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400億元,規模以上文化企業達1200家,高水平建設全齡友好型、青年向往型文旅棲息目的地城市,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現制定本計劃。
一、實施文藝創作攀高行動
1.加大文藝精品創作力度。發揮重點選題、重大項目引領帶動作用,抓好重大題材、重點作品創作生產。健全文藝精品創作聯席會議制度,支持文藝院團開展劇本征集、定向邀約、聯合創作和新一輪優秀劇本孵化。(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
2.加強文化惠民和文藝交流。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參加各類展演、巡演。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創新國際傳播、講好無錫故事。〔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市財政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無錫經開區管委會〕
3.擦亮“無錫有戲”小劇場品牌。推動《無錫市公益性小劇場建設實施方案》《無錫市公益性小劇場建設標準》落地落細。推動營利性小劇場、旅游演藝特色小劇場建設。〔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無錫經開區管委會〕
4.深化市屬文藝院團改革。深化管理機制創新,充分發揮“主管部門-文藝院團”扁平化機制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提升管理效能。深化績效評估機制創新,持續加大對國內外商演、人才梯隊培養、經營創收等的績效評估權重。(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錫山區、新吳區人民政府、無錫經開區管委會,市太湖新城集團)
二、實施文化遺產保護行動
5.推進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提升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珍貴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水平。強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和自然遺產協同保護,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工業遺產、農業遺產、水利遺產等系統性保護。〔責任單位:市文廣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無錫經開區管委會。以下均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無錫經開區管委會負責,不再列出〕
6.加強文化遺產挖掘闡釋。探索實施各具特色的大遺址保護利用項目,開展考古直播等公眾考古活動。講好文化遺產動人故事,推出更多融合城市文化內涵的產品和服務。(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
7.深化文化遺產活態傳承。深化“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優化完善“百匠千品”非遺傳承創新工程。統籌非遺研究、保護、傳承、傳播,持續探索非遺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責任單位:市文廣旅游局)
8.推動文化空間枝繁葉茂。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資源,打造一批承載城市記憶的文化新空間。支持社會力量舉辦美術館、博物館、展覽館、藝術館等面向公眾的文化設施,推動建設融合閱讀、藝術、展覽、餐飲等多維業態的城市文化新空間。(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市商務局)
三、實施文旅產業促進行動
9.緊抓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惠山古鎮國樂之城建設,推進徐霞客故居景區提升工程、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陰段、馬鎮片區科普研學綜合體等項目建設。加強項目用地政策支持,保持重大文旅項目“開工一批、在建一批、投產一批、儲備一批”的良好態勢。(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文旅集團)
10.加快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等經濟體內城市合作,提升本市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群化、專業化水平。(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
11.做大做強文創市場規模。支持文化創意、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壯大民營文化創意企業。鼓勵具備條件的文博場館、文藝院團開發文創產品。(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市財政局)
12.深入推進文旅數智建設。以全國智慧旅游示范展示活動落地無錫為契機,打造智慧旅游新場景。聚焦景區智慧化提升建設,運用大數據加強游客中心智慧治理能力和顯示度。(責任單位:市文廣旅游局,市文旅集團)
13.培育壯大優質市場主體。支持市文旅集團、市君來集團、靈山集團等文旅龍頭企業發揮國資國企戰略定位作用,規范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旅游交通、酒店民宿、在線旅游、景區演藝、旅游裝備和鄉村旅游業態投資、開發。(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市商務局、市國資委,市文旅集團、市君來集團,靈山集團)
四、實施文旅融合賦能行動
14.推動“音樂+旅游”互融發展。發揮音樂節、演唱會帶動效應,進一步釋放文旅消費潛力。完善市體育中心演出場館配套設施,加快建設奧體中心等適合舉辦大型演唱會的場所,持續活躍演出市場。(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城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交通集團、市文旅集團)
15.推動“賽事+旅游”互融發展。以體旅融合國家級示范基地樣本為依托,以申報開展國家體育總局促進體育消費和賽事經濟試點為契機,推動體育賽事和旅游活動一體謀劃、一體開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商務局、市文廣旅游局,市文旅集團)
16.推動“會展+旅游”互融發展。加強會展與文旅互動,依托品牌影響力強、人氣聚集度高的會展項目,主動融入旅游產品設計,培育新的旅游消費增長點。(責任單位:市貿促會,市商務局、市文廣旅游局,市文旅集團)
17.推動“農業+旅游”互融發展。鼓勵各地依托稻米、特色水果、蔬菜、花卉、茶葉等農業資源,開展農業觀光、采摘體驗等活動。鼓勵結合傳統民俗、傳統手工藝等,開展鄉村民俗文化體驗、非遺文化科普。(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廣旅游局)
18.推動“文物+旅游”互融發展。拓展文物空間多元體驗場景,實現文物與旅游相互賦能。深化老宅古建活化利用,推動實現從“文保單位”到“文旅空間”的轉變。(責任單位:市文廣旅游局,市文旅集團)
19.推動“低空+旅游”互融發展。加強低空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在國家5A級景區、旅游度假區等區域建設低空飛行器起降點等基礎設施。拓展eVTOL應用場景探索,推動有條件的旅游度假區建設特色航空飛行營地。(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文廣旅游局,市文旅集團)
20.推動“新場景+旅游”互融發展。推動建設新生代潮玩聚集地,支持打造一批演藝新空間。深化數字賦能文旅場景建設,發展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促進虛擬現實體驗等文娛業態場景創新。(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市商務局、市體育局,市文旅集團)
21.實現“文旅+百業”互融發展。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要求,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入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城鄉建設、生態環保、民生事業等各領域各方面,長效帶動百業興旺。(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市文旅集團)
五、實施文旅精品迭代行動
22.打造情韻山水旅游產品。串聯運河、古鎮、園林、書院、故居、博物館的無錫老城廂生活,融合蠡湖、太湖、三國水滸城、靈山和拈花灣的憑水臨風生活,以及由蘇東坡代言的宜興陶式生活等品牌,推動來錫旅游“寄情山水間,顧盼皆風景”。(責任單位:市文廣旅游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建發展集團、市文旅集團)
23.打造花映江南旅游產品。打造正月“臘梅獻歲”、二月“踏雪尋梅”、三月“浪漫櫻花”、四月“桃花夭夭”、五月“杜鵑滿山春光好”、六月“薰衣草中舞翩翩”、七月“觀荷聽雨落芭蕉”、八月“清雅脫俗睡蓮美”、九月“桂花香里賞明月”、十月“秋菊清霜在人間”、十一月“粉黛叢中亂子草”、十二月“蘆花成片讓人醉”等“花映江南十二景”,打開賞花經濟空間。(責任單位:市文廣旅游局、市商務局,市文旅集團)
24.打造田園康養度假產品。因地制宜探索“康養+旅游”模式,開發溫泉旅游、森林旅游、田園旅游等康養旅游產品;因業制宜探索“康養+旅游+其他產業”模式,開發農業康養旅游、文化康養旅游、體育康養旅游等產品。(責任單位:市文廣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體育局,市文旅集團)
25.打造雅鑒文博旅游產品。加強看展逛館新生活方式引導,培育“為一座博物館,奔赴一座城市”的無錫雅鑒文博旅游產品吸引力。發揮無錫建設博物館城的資源優勢,策劃覆蓋全市的小而美高頻文化藝術普及活動。(責任單位:市文廣旅游局、市財政局)
26.打造非遺研學旅游產品。挖掘惠山泥人、精微繡、留青竹刻、紫砂等非遺背后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感情,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學資料庫。支持有條件的非遺工坊、傳承人工作室增加互動演示和體驗教學項目。(責任單位:市文廣旅游局、市教育局,市文旅集團)
27.打造錫式休閑夜游產品。深化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擦亮“無錫夜醉美”品牌。優化文化和旅游場所夜間餐飲、購物、演藝等服務,鼓勵建設24小時書店。(責任單位:市文廣旅游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文旅集團)
六、實施文旅消費促進行動
28.釋放文旅消費潛力。發揮文化賦能、旅游帶動作用。深化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建設,打造新型消費場景,擴大特色優質產品供給,滿足不同年齡群體消費需求。(責任單位:市文廣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文旅集團)
29.推動文旅消費升級。推動定制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互動消費等新型消費發展。培育云端新業態,引導“文化云逛街”等消費新模式。(責任單位:市文廣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數據局,市文旅集團)
30.拓展入境旅游市場。加大外卡POS機、外幣兌換點/ATM機布點密度。優化景點、景區標識標牌多語種介紹、文博場所多語種講解等服務。(責任單位:市文廣旅游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機場集團、市文旅集團,人民銀行無錫市分行)
31.加強城市形象宣傳。豐富“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城市旅游品牌內涵,優化提升城市旅游推廣語、視覺形象識別系統,講好無錫故事、展示無錫魅力。(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市文旅集團)
32.豐富媒體營銷手段。通過“全媒體推廣+新媒體滲透+精準化推廣”相結合的方式推廣無錫旅游。探索與網紅快消品等跨界合作,拓展市場空間。加大與直播平臺和頭部主播合作,提高景區知名度。(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市財政局,市文旅集團)
七、實施文旅服務提升行動
33.完善旅游交通服務。推動國際、城際“大交通”和市域內、景區間“小交通”有序銜接。完善節假日和重大旅游活動通景公路的交通組織、運輸服務。(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市政園林局、市文廣旅游局,市城建發展集團、市文旅集團)
34.提高公共服務品質。推動旅游公共信息服務資源整合。加強適應老年人、未成年人、孕嬰、殘疾人等群體需求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造。強化旅游應急救援機制,守牢旅游安全底線。(責任單位:市文廣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旅集團)
35.加強文旅市場監管。壓實文旅企業提升服務質量主體責任 。規范文旅市場秩序,凈化文旅消費環境。(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文旅集團)
36.加快信用體系建設。深化“優質旅游在無錫”誠信公約活動和旅行社綜合信用評價工作。用好文旅E家智慧監管平臺。(責任單位:市文廣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文旅集團)
37.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實施一批文旅從業人員素質提升項目。推動文旅專業人才向鄉村流動,培育一批有文化、懂經營的鄉村文旅示范者。(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文旅集團)
各地區、各部門和單位要主動融入建設文化強市、旅游強市的工作大局,加強統籌協調、強化責任擔當,齊心協力共同推動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市文廣旅游局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強化調度督促,協調推進落實;各地區要根據本地資源稟賦,系統做好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加快形成一批標志性、支撐性、引領性工作成果;各部門和單位要履職盡責,密切配合,合力推動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來源:無錫市人民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