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印發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5年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時間:2025-03-20
各市(縣)區市場監管局、無錫經濟開發區市場監管局,各直屬單位,市局機關各處室:
《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5年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若干措施》已經局黨組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年3月12日
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5年助推
新質生產力發展若干措施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關部署,充分發揮市場監管職能優勢,助力深化提升“465”現代產業集群和“3010”重點產業鏈,制定本工作措施。
一、聚力點上突破,助力建設特色產業園區
1.支持食品產業園區建設和發展。支持重點食品產業項目擴產,壯大頭部企業規模。在特殊食品產業領域構建“技術研發+概念驗證+中試平臺+投資基金+應用場景”創新生態,助力更多研究成果通過概念驗證中心走向市場。持續推進重點食品產業園區、美食工坊集中加工區建設發展。服務新增食品生產企業不少于30家、新獲批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證不少于2張。強化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監管,壓緊壓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和企業主體“兩個責任”,以食品安全保障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2.加強省儀器儀表產業園培育和建設。支持新吳區微納傳感儀器儀表產業園創新發展,推動儀器儀表質量提升和國產化替代,服務新增儀器儀表企業30家。圍繞未來科技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區培育申報江蘇省量子測量儀器儀表產業園,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儀器儀表品牌和特色產業集群。
3.推動國家級、省級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深入推進濱湖區建設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示范區、江陰高新區建設江蘇省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區,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區和開發區申報江蘇省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區,高質量集聚創新資源,高水平服務創新創造。
4.支持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發展。充分發揮市場監管質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工具箱”作用,積極參與全市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和績效評估,“一園區一方案”支持指導特色產業園區發展。集成資源常態化走進特色產業園區,組織開展檢企對接、平臺推介和服務沙龍等活動不少于10場次,新增3個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站。
二、聚力強鏈穩鏈,協同推動產業能級提升
5.大力推進質量強鏈項目。深入推進全國質量強鏈項目(飛機配套)建設。制訂出臺飛機配套、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醫療器械)3條省重點產業鏈質量強鏈實施方案,組建質量創新聯合體,對120家以上企業開展共性質量問題調研,梳理形成政策清單、問題清單、攻關清單,針對性實施一批質量改進、質量攻關揭榜掛帥項目,“一鏈一策”推動質量提升。組織開展市級質量強鏈試點項目。
6.深入實施標準穩鏈工程。依托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和龍頭骨干企業,開展標準體系研究,鼓勵支持鏈主企業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各級各類標準200項以上。充分發揮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促進中心(南京)無錫培訓基地作用,開展標準國際化交流合作,組織重點企業國際標準制定能力與需求調研,建立國際標準培育庫,力爭在物聯網、新材料、智慧水務、深海載人潛水器等優勢產業領域提出一批國際標準提案,推動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5項以上。在低空經濟、“兩機”(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等領域成立市標準化技術聯盟。建成國家級技術標準創新平臺(水環境技術與裝備)。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區和企事業單位申報國家標準驗證點、全國特殊食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特醫食品工作組、江蘇省輕型電動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7.推進重點產業知識產權強鏈增效。推進高價值專利培育工程,面向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新建3個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項目。充分發揮專利導航對產業創新發展的支撐作用,組織開展3個專利導航項目,發布共享導航成果,提升服務重點產業創新發展綜合效能。面向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鼓勵符合條件的組織或者單位建設產業知識產權聯盟,促進產業協同創新。面向人工智能(AI)等新產業新賽道,編制專利布局與申請指引。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區申報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積極推動國家級半導體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建設,引導建設半導體產業專利池。深化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促進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動標準與專利融合創新,鼓勵“3010”重點產業鏈企業積極參與相關國際國內技術標準制定。
三、聚力梯次培育,著力壯大優質企業主體
8.培育壯大質量領軍企業。聚焦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新銳企業,建立完善多層次質量品牌培育梯隊,服務20家以上企業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支持企業申報各類質量品牌項目,年內新增“江蘇精品”不少于15個。指導2家企業導入應用《質量強國建設領軍企業培育導則》。在航空航天、高端醫療器械等產業選樹一批代表無錫質量的領軍企業,引領產業鏈質量提升。支持“465”現代產業集群鏈主企業申報第6屆中國質量獎、江蘇省省長質量獎。
9.培育壯大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以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為重點,推進知識產權合規管理國家標準貫標工作。加強對專利產業化樣板企業培育庫入庫企業的服務、指導,培育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促進關鍵領域高質量知識產權供給,推動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2件以上。
10.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持續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中小企業計量伙伴計劃”,走訪服務企業600家以上。支持江陰市、錫山區、新吳區開展紡織行業質量認證服務矩陣構建、可降解塑料制品認證項目等3個省級質量認證創新項目建設。在高端紡織、高端裝備等重點產業開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組織開展產品質量技術幫扶“你點我幫”活動,為全市100家企業提供“點單”服務,按“一品一策”“一企一策”提供合理化建議和改進措施。聚焦專精特新企業,分產業鏈培訓首席質量官800名以上,組織開展首席質量官職業技能競賽,促進區域產品質量整體水平提升。
四、聚力需求牽引,鞏固提升質量基礎設施
11.加強質檢中心平臺布局建設。聚焦航空裝備、先進材料、特殊食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強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布局建設,支持傳統領域質檢中心轉型發展。建成國家智能汽車交通運行安全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江蘇省先進通信系統與終端設備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江蘇省特殊化妝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支持錫山區建設國家級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范區,為產業鏈上下游提供一體化服務。充分發揮全市22個國家級和省級質檢中心技術優勢,定期開展產業鏈質量分析。
12.健全產業計量測試體系。加快推進國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江蘇省人形機器人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打造具備前瞻性的“一站式”計量檢測高端公共服務平臺。成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計量測試聯盟。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雙碳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制定一批計量技術規范,新建社會公用計量標準15項。積極主導制定人工智能領域江蘇省自驅動式管道CCTV檢測機器人校準規范。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充電樁等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開展一級標準物質(標準光伏電池片)和國家計量副基準(巴氏硬度計)研究。
13.助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實施全市市場監管系統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深化檢驗檢測方法及裝備研究應用,新承擔市場監管總局科技項目、江蘇省市場監管局重大科技項目不少于2項。加快推進江蘇省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電化學儲能)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申報市場監管總局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檢測評審機構。搭建皮膚外用制劑檢測等技術平臺,支持技術機構與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
五、聚力融合發展,加力拓展開放合作深度
14.優化涉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服務供給。充分發揮“合格評定服務貿易便利化信息平臺”作用,持續優化“錫企服務平臺”質量認證涉外服務,提高CCC免辦審批效率,助力企業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TBT),促進內外貿一體發展。支持電動兩輪車出口東盟地區合格評定制度輸出項目建設,引導質量認證機構積極參與質量認證“小而美”國際互認合作。深入開展“檢驗檢測促進產業優化升級行動”,支持檢驗檢測機構拓展與國際知名認證機構的采信互認,在光伏、儲能等領域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一測多證”服務。
15.強化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服務。依托國家級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無錫分中心,開展重點出口產業、產品海外知識產權預警分析與商標監測,加強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和援助,為外向型企業提供高質量的海外知識產權分析預警不少于3份,對20件以上易被侵權商標分別提供30個以上國家(地區)的海外監測預警服務,助力企業開展知識產權海外布局。高標準完成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籌建機構建設任務。
六、聚力綠色發展,積極助推美麗城市建設
16.大力推動碳足跡碳標識認證。持續推動輸配電、電動兩輪車等省級碳標識認證試點項目提質擴面,將碳標識認證范圍拓展至紡織、塑料制品、儲能產品等8個江蘇省重點行業產品類別,助力企業有效應對綠色貿易壁壘。充分發揮國家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參與機構作用,推動更多認證機構提升能力,為綠色發展提供質量認證技術支撐。
17.推動特種設備綠色低碳轉型。探索建立特種設備制造企業數據庫,積極培育領航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發展。指導企業推廣應用先進焊接和無損檢測技術,提高制造精度和生產效率。開展加氫站和輸送氫氣壓力管道風險分析,提升涉氫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水平。針對采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特種設備,試點開展“沙盒監管”新模式,護航特種設備產業高質量發展。
七、聚力系統集成,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生態
18.促進數實融合賦能發展。深化推廣省級質量管理數字化升級試點(汽車零部件產業鏈)建設經驗,引導企業加快建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質量管控模式,引導和支持企業開展質量管理數字化賦能不少于3家。引導企業開展數據知識產權的挖掘與登記,探索數據知識產權制度在人工智能領域、數字化產業轉型的應用。深入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借助DeepSeek等大模型建立應用模型,進一步深化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產品監管和消費者保護等場景風險評估預警,提升智能化計量、智能化檢測和智能化服務水平。
19.優化知識產權和質量金融服務供給。出臺知識產權質物處置工作方案,升級拓展質押融資、證券、基金、保險等知識產權金融供給,鼓勵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開展數據知識產權金融創新,扎實開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知惠行”專項行動。推動設立知識產權科創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分產業集群推廣“蘇質貸”“蘇質融”質量金融產品,組織開展“質投相融”活動不少于3場。
20.加強檢驗檢測機構服務創新場景應用。建立檢驗檢測場景能力清單與需求對接機制。支持檢驗檢測機構聯合科研院所、骨干企業在先進通信、集成電路等領域組建檢驗檢測聯盟。依托“錫企服務平臺”,持續推動高端儲能、特殊食品、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低空經濟等檢驗檢測機構服務創新場景能力開放推廣,鏈接更多優質資源,為各類新技術、新方法提供應用驗證機會,促進場景貫通技術研發、中試熟化、項目落地。
各市(縣)區市場監管局、無錫經濟開發區市場監管局,各直屬單位,市局機關各處室:
《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5年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若干措施》已經局黨組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年3月12日
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5年助推
新質生產力發展若干措施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關部署,充分發揮市場監管職能優勢,助力深化提升“465”現代產業集群和“3010”重點產業鏈,制定本工作措施。
一、聚力點上突破,助力建設特色產業園區
1.支持食品產業園區建設和發展。支持重點食品產業項目擴產,壯大頭部企業規模。在特殊食品產業領域構建“技術研發+概念驗證+中試平臺+投資基金+應用場景”創新生態,助力更多研究成果通過概念驗證中心走向市場。持續推進重點食品產業園區、美食工坊集中加工區建設發展。服務新增食品生產企業不少于30家、新獲批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證不少于2張。強化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監管,壓緊壓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和企業主體“兩個責任”,以食品安全保障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2.加強省儀器儀表產業園培育和建設。支持新吳區微納傳感儀器儀表產業園創新發展,推動儀器儀表質量提升和國產化替代,服務新增儀器儀表企業30家。圍繞未來科技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區培育申報江蘇省量子測量儀器儀表產業園,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儀器儀表品牌和特色產業集群。
3.推動國家級、省級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深入推進濱湖區建設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示范區、江陰高新區建設江蘇省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區,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區和開發區申報江蘇省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區,高質量集聚創新資源,高水平服務創新創造。
4.支持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發展。充分發揮市場監管質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工具箱”作用,積極參與全市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和績效評估,“一園區一方案”支持指導特色產業園區發展。集成資源常態化走進特色產業園區,組織開展檢企對接、平臺推介和服務沙龍等活動不少于10場次,新增3個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站。
二、聚力強鏈穩鏈,協同推動產業能級提升
5.大力推進質量強鏈項目。深入推進全國質量強鏈項目(飛機配套)建設。制訂出臺飛機配套、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醫療器械)3條省重點產業鏈質量強鏈實施方案,組建質量創新聯合體,對120家以上企業開展共性質量問題調研,梳理形成政策清單、問題清單、攻關清單,針對性實施一批質量改進、質量攻關揭榜掛帥項目,“一鏈一策”推動質量提升。組織開展市級質量強鏈試點項目。
6.深入實施標準穩鏈工程。依托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和龍頭骨干企業,開展標準體系研究,鼓勵支持鏈主企業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各級各類標準200項以上。充分發揮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促進中心(南京)無錫培訓基地作用,開展標準國際化交流合作,組織重點企業國際標準制定能力與需求調研,建立國際標準培育庫,力爭在物聯網、新材料、智慧水務、深海載人潛水器等優勢產業領域提出一批國際標準提案,推動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5項以上。在低空經濟、“兩機”(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等領域成立市標準化技術聯盟。建成國家級技術標準創新平臺(水環境技術與裝備)。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區和企事業單位申報國家標準驗證點、全國特殊食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特醫食品工作組、江蘇省輕型電動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7.推進重點產業知識產權強鏈增效。推進高價值專利培育工程,面向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新建3個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項目。充分發揮專利導航對產業創新發展的支撐作用,組織開展3個專利導航項目,發布共享導航成果,提升服務重點產業創新發展綜合效能。面向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鼓勵符合條件的組織或者單位建設產業知識產權聯盟,促進產業協同創新。面向人工智能(AI)等新產業新賽道,編制專利布局與申請指引。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區申報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積極推動國家級半導體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建設,引導建設半導體產業專利池。深化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促進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動標準與專利融合創新,鼓勵“3010”重點產業鏈企業積極參與相關國際國內技術標準制定。
三、聚力梯次培育,著力壯大優質企業主體
8.培育壯大質量領軍企業。聚焦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新銳企業,建立完善多層次質量品牌培育梯隊,服務20家以上企業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支持企業申報各類質量品牌項目,年內新增“江蘇精品”不少于15個。指導2家企業導入應用《質量強國建設領軍企業培育導則》。在航空航天、高端醫療器械等產業選樹一批代表無錫質量的領軍企業,引領產業鏈質量提升。支持“465”現代產業集群鏈主企業申報第6屆中國質量獎、江蘇省省長質量獎。
9.培育壯大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以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為重點,推進知識產權合規管理國家標準貫標工作。加強對專利產業化樣板企業培育庫入庫企業的服務、指導,培育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促進關鍵領域高質量知識產權供給,推動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2件以上。
10.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持續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中小企業計量伙伴計劃”,走訪服務企業600家以上。支持江陰市、錫山區、新吳區開展紡織行業質量認證服務矩陣構建、可降解塑料制品認證項目等3個省級質量認證創新項目建設。在高端紡織、高端裝備等重點產業開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組織開展產品質量技術幫扶“你點我幫”活動,為全市100家企業提供“點單”服務,按“一品一策”“一企一策”提供合理化建議和改進措施。聚焦專精特新企業,分產業鏈培訓首席質量官800名以上,組織開展首席質量官職業技能競賽,促進區域產品質量整體水平提升。
四、聚力需求牽引,鞏固提升質量基礎設施
11.加強質檢中心平臺布局建設。聚焦航空裝備、先進材料、特殊食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強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布局建設,支持傳統領域質檢中心轉型發展。建成國家智能汽車交通運行安全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江蘇省先進通信系統與終端設備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江蘇省特殊化妝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支持錫山區建設國家級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范區,為產業鏈上下游提供一體化服務。充分發揮全市22個國家級和省級質檢中心技術優勢,定期開展產業鏈質量分析。
12.健全產業計量測試體系。加快推進國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江蘇省人形機器人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打造具備前瞻性的“一站式”計量檢測高端公共服務平臺。成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計量測試聯盟。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雙碳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制定一批計量技術規范,新建社會公用計量標準15項。積極主導制定人工智能領域江蘇省自驅動式管道CCTV檢測機器人校準規范。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充電樁等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開展一級標準物質(標準光伏電池片)和國家計量副基準(巴氏硬度計)研究。
13.助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實施全市市場監管系統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深化檢驗檢測方法及裝備研究應用,新承擔市場監管總局科技項目、江蘇省市場監管局重大科技項目不少于2項。加快推進江蘇省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電化學儲能)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申報市場監管總局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檢測評審機構。搭建皮膚外用制劑檢測等技術平臺,支持技術機構與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
五、聚力融合發展,加力拓展開放合作深度
14.優化涉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服務供給。充分發揮“合格評定服務貿易便利化信息平臺”作用,持續優化“錫企服務平臺”質量認證涉外服務,提高CCC免辦審批效率,助力企業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TBT),促進內外貿一體發展。支持電動兩輪車出口東盟地區合格評定制度輸出項目建設,引導質量認證機構積極參與質量認證“小而美”國際互認合作。深入開展“檢驗檢測促進產業優化升級行動”,支持檢驗檢測機構拓展與國際知名認證機構的采信互認,在光伏、儲能等領域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一測多證”服務。
15.強化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服務。依托國家級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無錫分中心,開展重點出口產業、產品海外知識產權預警分析與商標監測,加強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和援助,為外向型企業提供高質量的海外知識產權分析預警不少于3份,對20件以上易被侵權商標分別提供30個以上國家(地區)的海外監測預警服務,助力企業開展知識產權海外布局。高標準完成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籌建機構建設任務。
六、聚力綠色發展,積極助推美麗城市建設
16.大力推動碳足跡碳標識認證。持續推動輸配電、電動兩輪車等省級碳標識認證試點項目提質擴面,將碳標識認證范圍拓展至紡織、塑料制品、儲能產品等8個江蘇省重點行業產品類別,助力企業有效應對綠色貿易壁壘。充分發揮國家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參與機構作用,推動更多認證機構提升能力,為綠色發展提供質量認證技術支撐。
17.推動特種設備綠色低碳轉型。探索建立特種設備制造企業數據庫,積極培育領航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發展。指導企業推廣應用先進焊接和無損檢測技術,提高制造精度和生產效率。開展加氫站和輸送氫氣壓力管道風險分析,提升涉氫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水平。針對采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特種設備,試點開展“沙盒監管”新模式,護航特種設備產業高質量發展。
七、聚力系統集成,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生態
18.促進數實融合賦能發展。深化推廣省級質量管理數字化升級試點(汽車零部件產業鏈)建設經驗,引導企業加快建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質量管控模式,引導和支持企業開展質量管理數字化賦能不少于3家。引導企業開展數據知識產權的挖掘與登記,探索數據知識產權制度在人工智能領域、數字化產業轉型的應用。深入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借助DeepSeek等大模型建立應用模型,進一步深化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產品監管和消費者保護等場景風險評估預警,提升智能化計量、智能化檢測和智能化服務水平。
19.優化知識產權和質量金融服務供給。出臺知識產權質物處置工作方案,升級拓展質押融資、證券、基金、保險等知識產權金融供給,鼓勵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開展數據知識產權金融創新,扎實開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知惠行”專項行動。推動設立知識產權科創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分產業集群推廣“蘇質貸”“蘇質融”質量金融產品,組織開展“質投相融”活動不少于3場。
20.加強檢驗檢測機構服務創新場景應用。建立檢驗檢測場景能力清單與需求對接機制。支持檢驗檢測機構聯合科研院所、骨干企業在先進通信、集成電路等領域組建檢驗檢測聯盟。依托“錫企服務平臺”,持續推動高端儲能、特殊食品、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低空經濟等檢驗檢測機構服務創新場景能力開放推廣,鏈接更多優質資源,為各類新技術、新方法提供應用驗證機會,促進場景貫通技術研發、中試熟化、項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