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信息索引號 | 014006438/2025-01273 | 生成日期 | 2025-03-17 | 公開日期 | 2025-03-17 |
文件編號 | — — | 發布機構 | 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附件下載 | — — | ||
內容概述 | ?3·15系列消費警示:警惕銀發族陷入美容院“美麗陷阱” |
編 者 按 為助力廣大消費者高效避開消費陷阱、降低消費風險,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無錫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 特別推出 “315 系列消費警示” 專欄,為營造公平的消費環境、推動消費升級、構建讓消費者滿意的消費環境貢獻力量。
【案例簡介】
2024年3月,67歲的秦女士向市消保委進行投訴。她表示,自己在家附近的一家美容院辦理了美容卡。在前往消費時,店員以她身體存在某些狀況為由,將她帶到了與該美容院有合作關系的機構進行免費檢測。隨后,該機構出具了秦女士身體存在問題的檢測結果。緊接著,店員便順勢推銷了店內的排毒等美容項目,甚至還帶她前往外地進行美容和身體調理等服務。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秦女士已在這家美容院累計充值了43萬余元。然而,秦女士在體驗了眾多項目后,卻并未看到明顯效果,于是提出了退款的要求。雙方因退款金額問題產生了爭議,無奈之下,秦女士將此事投訴至無錫市消保委。無錫市消保委受理該投訴后,展開了深入調查。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雙方都無法提供具體的消費明細。商家稱,外地醫美機構的費用該店只是代為收取,不應該由該店承擔退還責任,并且外地醫美機構目前也已關閉。經過消保委多次耐心調解,最終商家除了退還秦女士卡內剩余的9萬余元余額外,還額外退還了 6萬余元。
【消保委警示】
近年來,隨著消費市場的不斷變化,老年人所涉及的消費糾紛領域逐漸拓寬,已從傳統的食品、日用品、保健食品等領域,逐步延伸至旅游出行、金融理財、美容養生等多個新興領域。這類消費糾紛往往呈現出涉訴金額較大、相關消費憑證缺失嚴重、經營主體責任界定不明確等特點,這些因素使得糾紛的調處工作面臨著較大的難度。 為此,無錫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特別提醒廣大老年消費者:在日常消費過程中,務必選擇那些證照齊全、經營場所固定且信譽良好的正規商家進行消費,切勿輕易相信商家的口頭宣傳,避免因一時沖動而盲目下單。如果確實有消費需求,也要秉持按需消費、理性選購的原則,謹慎選擇商品或服務,盡量避免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在購物時,一定要向商家索取并妥善保存好購物憑證,同時盡量要求商家將商品的詳細信息、售后承諾等重要內容明確寫在憑證上,以便在發生糾紛時能夠有據可依。當不幸發生消費糾紛時,請及時告知自己的親屬,也可以撥打12345熱線,向行業主管部門或消保委組織尋求幫助,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專家觀點】
北京尚公(無錫)律師事務所主任、市消保委公益律師鞠愛軍指出:
資質是保障經營行為合法合規的必要前提。對于美容院而言,開展美容服務不僅需要具備基礎的經營證照,若涉及醫療美容項目,還必須擁有相應的醫療美容資質。同樣,檢測機構若要出具診斷報告,必須達到醫學檢驗實驗室的資質標準。外地醫美機構也需嚴格符合醫療機構的設立要求。若相關機構缺失必要資質,不僅會面臨相關部門的行政處罰,其與消費者所簽訂的合同也可能被認定為無效。倘若檢測機構的資質存在疑問,且檢測方法不科學、結果不準確,而美容院又利用這些不實的檢測結果向消費者進行推銷,那么這種行為很可能構成欺詐。此外,美容院若無法證明其宣傳內容的真實性,且未能達到其承諾的服務效果,也可能涉嫌虛假宣傳,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美容院聲稱外地醫美機構的費用只是代收,這一說法的責任界定,關鍵在于秦女士在與美容院建立服務合同關系的同時,是否又與外地醫美機構簽訂了合同并建立了相應的合同關系,以及合同中是否明確約定了費用代收的相關情況。這些合同中的關鍵條款是準確界定雙方權利和責任的重要依據。在此次糾紛中,秦女士作為消費者,有義務提供消費明細等初步證據。如果無法提供這些關鍵證據,秦女士極有可能面臨其訴求不被支持的不利后果。 借秦女士的這次遭遇,再次提醒廣大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一定要增強法律意識,同時也希望廣大商家能夠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共同維護健康、有序、和諧的市場消費環境。
來源: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