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信息索引號 | 014006438/2025-01172 | 生成日期 | 2025-03-07 | 公開日期 | 2025-03-07 |
文件編號 | — — | 發布機構 | 無錫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附件下載 | — — | ||
內容概述 | 無錫市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
2025年主要指標安排: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左右,外貿進出口穩中提質,實際使用外資提質增效,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3.56%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3.3%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節能減排和大氣、水環境質量等約束性指標確保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持續下降。
為確保完成2025年計劃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充分挖掘有效需求潛力,夯實經濟回升向好基礎
大力提振消費。提速發展首發經濟、銀發經濟、夜間經濟等新形態,加力擴圍“兩新政策”,促進汽車、家電家居、數碼產品等消費,有序推動市直公共文化場館延時開放常態化,擴大優質文化演出和體育賽事市場供給。提高投資效益。統籌推動市級政府投資項目、重點科技新城項目建設,大力實施“五百工程”,用足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策性金融工具,全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4600億元、工業投資2000億元。加強項目支撐力。全年新招引備案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80個,年初安排397個市級重大產業項目,年度投資目標1500億元。
(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賦能新型工業化
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實施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六大發展計劃,加大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導體、氫能和儲能、深海裝備等未來產業培育力度,全力爭創未來產業先導區。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發揮集群示范引領作用,深化物聯網、高端紡織服裝、特鋼、大飛機等國家級集群建設,加快鍛長鍛強優勢特色產業鏈。優化全市特色產業園區布局,累計認定市級特色產業園區50家左右。促進數實深度融合發展。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爭創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加快搭建場景供需對接平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打造市級“智改數轉網聯”公共服務平臺,推動1000家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推廣“小快輕準”數字化解決方案100個以上。加快完善金融支持體系。加強與政策性銀行、大型金融國企、外資基金合作,爭取長期資本支持,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加強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引導信貸資金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
(三)加速集聚創新創業資源,強化科技自立自強
強化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實施“太湖之光”科技攻關項目100個以上,深化與中國科學院體系合作,獲批省重點實驗室3家以上,建設市重點實驗室20家以上。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新構建全鏈條貫通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體系,建成概念驗證中心5家、中試服務平臺3家,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突破650億元。提升企業創新創造活力。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超15000家,新增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300家以上,組建創新聯合體30家以上,新增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載體30家。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加快實施本科高校“333”建新提質工程,推進高職學校“雙高計劃”,務實推進與江南大學、東南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市校合作共建。深入實施“太湖人才計劃”,新認定創新創業人才(團隊)項目200個以上。
(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和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依法平等長久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加大對侵犯產權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力度。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實施新一輪營商環境改革措施,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高效運行錫企服務平臺,用好“市長在線·惠企留言板”,建成運行市企業監管服務平臺。激發經營主體活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進一步優化民間投資環境,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存量資產盤活。實施產業空間優化煥新行動,扎實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穩步開展市屬企業資產有序退出、有效盤活。
(五)促進外貿外資穩規模優結構,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更實舉措穩外貿促轉型。常態化開展“千企萬人海外商洽拓訂單”行動,做大培強優質外貿龍頭企業和平臺,加速培育發展跨境電商、“保稅+”等外貿新業態,成功運營機場國際郵件交換站,爭取創成國家服務貿易特色出口基地。更大力度推動外資提質增效。持續建設外商投資最滿意城市,優化外籍人士來錫便利化舉措,爭取更多世界500強、大型跨國企業布局無錫,拓展利用外資新方式。更深層次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組建市“一帶一路”服務中心,提升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雙向投資貿易水平。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加強與中東、非洲、拉美等地區產業合作,支持西港特區爭創商務部“全球發展倡議共同合作示范區”。更高標準打造對外開放平臺。提速推進功能區建設,整合優化全市省級以上開發區。提升港口、機場等口岸服務能力,爭取設立江蘇自貿區無錫片區。縱深推進“雙聯雙提”工程建設,壓茬推進高速“四路共建”、航道“六航齊治”、機場“雙場擴容”及鹽泰錫常宜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
(六)統籌落實重大戰略部署,拓展區域城鄉發展新空間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出臺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方案,提高市域一體化發展水平,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加速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完成老舊小區“回頭看”改造工程442萬平方米,加裝和更新電梯超1000臺,新增機動車公共停車位1萬個,打造全齡友好型、青年友好型、人才友好型城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寧錫常接合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糧食播種面積、單產和總產穩健增長,高標準農田占永久基本農田比例達到85%,穩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建設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50個。深度融入區域協同聯動。主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持續打造上海大都市圈戰略支點城市,深度融入省域一體化,積極服務省“1+3”重點功能區建設,加快推進蘇錫常都市圈、錫常泰跨江融合發展,深化長三角—粵港澳(無錫)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區建設。拓寬與延安、海東等城市協作合作渠道,深化無錫連云港南北結對幫扶合作。
(七)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加快建設美麗無錫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加快建成投用市綠色低碳數智管理服務平臺,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實施節能改造項目100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持續擴大綠電綠證交易規模,爭創首批國家綠證交易平臺試點,確保能源電力穩定供應。扎實推進長江大保護。持續狠抓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任務和“三線一單”分區管控要求,加強岸線管理保護,年內基本完成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攻堅污染防治。完成太湖、滆湖清淤600萬方,推動太湖水質持續穩定達到“良好”湖泊標準,推動重要水體消黑消劣、動態清零。實施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程,推動實現臭氧和PM2.5雙降。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新改建公園游園30個,建成開放綠道30公里。
(八)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質量。扎實辦好10大類為民辦實事項目,優化提升老年人助餐服務點50家,擴大安寧療護服務供給,出臺生育支持配套措施,新增普惠托育機構20家、普惠性幼兒園托位2500個以上,打造生育友好型社會。建好優質高中分校,穩步提高普通高中錄取比例,建成無錫市盲聾學校。積極打造國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及臨床重點專科,加快建設婦兒中心、公共衛生中心,完成全民癌癥防控初篩30萬人。豐富多元公共文化供給。建成無錫美術館、交響音樂廳、文化藝術中心,完成惠民文藝演出300場,新增市級圖書館特色分館2家。持續推進奧體中心建設和市體育中心更新改造,辦好無錫馬拉松等體育品牌賽事,爭創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加強民生兜底保障。著力穩定群眾增收預期,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加強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市區平價商店達到85家,惠民金額4000萬元。縱深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平穩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推動企業年金穩步發展。防范重大風險隱患。縱深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和有影響的事故發生。深化平安無錫建設,強化依法行政,堅決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積極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
來源:無錫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