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1-14 07:05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是城市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拼圖”。今年無錫兩會上,市人大代表們心系“三農”,為解決蔬菜基地的發展瓶頸、農村道路的出行隱患、農業保險的保障短板等問題積極建言。
關于“蔬菜基地”
實現蔬菜全鏈條智能化發展
蔬菜基地建設,一頭連著百姓餐桌,一頭系著農民生計。近年來,無錫在“菜籃子”工程綠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設上成績亮眼,截至2024年底,近5萬畝蔬菜基地落地,全年蔬菜產量達123萬噸,宜興市周鐵鎮、惠山區洛社鎮等地的蔬菜基地成為產業標桿。
然而,市人大代表張君君在調研中發現了一些問題:蔬菜品種不夠豐富、質量參差不齊、產銷銜接脫節等現象仍存在;基地抗風險能力薄弱,尤其受去年強臺風“貝碧嘉”的影響,菜農損失較大;本地菜在批發市場上占比偏低等。
張君君提出要提高蔬菜種植的含“新”量、含“綠”量和含“安”量。“無錫作為物聯網之都,要讓前沿科技扎根菜地,加快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與蔬菜基地建設深度融合,實現蔬菜種植、管理、銷售全鏈條智能化發展。同時,深化產銷結合,強化品牌建設,實現蔬菜從田間到餐桌的無縫對接。”張君君表示,要統籌規劃,將蔬菜種植園區打造成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園區。她還建議每年召開全市蔬菜工作會議,現場督導,精準服務,推動產業質效雙提升。
“建議加強對重點蔬菜品種的源頭監管,增加檢測與抽檢頻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落到實處。”張君君表示,還要多“走出去”,學習借鑒湖北、云南、山東等地的先進經驗和模式,以一系列長遠規劃和創新舉措,將蔬菜產業真正打造成富民產業,也讓老百姓的“菜籃子”拎得更穩、更滿、更安心。
關于“農村道路”
加大建設與維護的資金投入
在全市和美鄉村建設進程中,眾多農村地區已實現了道路改造和基礎設施升級,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然而,市人大代表黃燕明在調研中發現,仍有部分農村道路路況不佳,路面狹窄且坑洼不平,夜間照明設施不足,給村民的日常出行埋下了安全隱患。“個別農村地區公交線路和車次都比較少,村民想去鎮上的菜場、醫院、銀行等地很不方便。”黃燕明補充說。
針對這些問題,黃燕明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呼吁加大對農村道路建設與維護的資金投入,制定科學合理的道路修繕計劃,優先拓寬并硬化偏遠村莊的道路,及時排查并修復危橋。同時,大力推進農村照明工程,在道路兩旁、公共場所安裝太陽能路燈,讓夜晚的鄉村亮起來,降低村民夜間出行的風險。
在科學規劃公交路線方面,黃燕明建議根據農村人口分布和出行需求,合理增加公交線路和車次,讓公交成為連接鄉村與外界的橋梁。“考慮到村里留守老人占比較大,還應關注公交車的適老化改造工作。”黃燕明建議降低公交車車身高度,在車內設置無障礙通道和專用座位,方便老年人上下車。對公交司機進行專項服務培訓,要求他們在老年人上下車時適當延長停靠時間,多點耐心與關懷,讓出行服務更人性化。
關于“農業保險”
建立蔬菜價格指數保險制度
去年9月,強臺風“貝碧嘉”來襲,各類農業生產作物與設施遭受重創。臺風過后,在政策性農業保險、商業保險等賠付下,很多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及從業者的損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彌補。然而,部分公益農保的保額偏低、賠付門檻較高,商業農保的覆蓋面又有限,一些農戶未能獲得充分的賠付或保障。
市人大代表蔣仲良建議在公益農業保險的基礎上,通過增加配套保費額度、降低賠付門檻、豐富賠付種類、擴大保險覆蓋范圍等,降低農戶種糧風險。
此外,市場風險也是困擾菜農的一大難題。產量高、長勢好本是好事,可蔬菜瓜果扎堆上市,供過于求,即便品質優良也難以賣出好價錢。“建議學習上海等地的先進經驗,建立全市蔬菜價格指數保險制度,以此來穩定本地蔬菜生產。”市人大代表韓偉東等人將目光聚焦到了蔬菜生產、流通等環節的風險保障問題上。
韓偉東表示,價格指數保險突破了傳統農業保險僅保自然災害或病蟲害風險的局限,能承擔價格下跌帶來的市場風險,為政府保障蔬菜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提供了新的調控手段,“可在葉菜價格指數保險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出契合無錫實際的蔬菜價格指數保險制度。”
代表好聲音
在高校開設鄉村振興專業
隨著鄉村振興的穩步推進,無錫鄉村舊貌換新顏,生態旅游蓬勃興起,成了人們向往的“詩與遠方”。與此同時,鄉村美學建設同質化問題頻現,如何進一步挖掘個性值得深思。
市人大代表王偉紅調研發現,成功的鄉村規劃多出自專業團隊之手,可現有的鄉村振興協理員專業背景繁雜,環境設計能力不足。為此,他提議在本科、高職學校開設鄉村振興專業,定向培養環境設計、規劃設計等專業人才,既為美麗鄉村“塑形”,又拓寬就業門路,吸引人才扎根鄉村。同時,建議各級政府選派人員參加專業培訓,全方位提升鄉村建設水平,雕琢出各具魅力的鄉村風貌,讓和美鄉村建設有質的飛躍。
以政策護航無人機“飛防”
近年來,無人機在農業領域大顯身手,其作業范圍覆蓋播種、撒肥、植保等諸多環節。2017年,無錫出臺相關管理辦法,明確多部門協同管理民用無人機使用秩序。不過,在實際落實過程中,雖有通用的技術培訓,但因農事作業專業性較強,由無人機操作不當而引發的鄰里糾紛,甚至民事訴訟等屢見不鮮。
市人大代表韓偉東建議,農機管理部門應擔起責任,做好農用無人機登記備案及規劃發展藍圖,以政策護航其可持續發展。此外,開展聯合技術攻關,編發行業規范,并結合氣象、植保等知識開展專業培訓,讓無人機在田間穩穩“飛翔”,為農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來源:江南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