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5-25 20:59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在2023太湖人才峰會開幕式上,丁榮軍院士團隊獲兌1億元頂格支持,這是繼丁漢院士團隊后,無錫兌現的第二個“億”級人才支持。
“要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像尊重教育家一樣尊重實業家。”今年初,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關于無錫營商環境的一番話刷了屏。短短幾個月,人們真切感受到,真實的“無錫力度”不僅是為所有市場主體提供“如魚得水”的最佳營商環境,還要讓人才“無論在何時、何種狀態來到無錫,都能在這片‘詩意江南’的土地上找到一席之地。”
在崇文尚教、務實創新的城市氣質指引下,無錫用心將“院士經濟”賽道做寬做實,圍繞“465”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目標,放大產業、環境、政策、平臺等疊加優勢,傾心引才、細心育才、精心用才,讓產業和人才雙向奔赴、城市和人才相互成就。
從“院士午餐”看無錫之“實”,抓住一切可能讓技術銜接產業
大咖云集,峰會站臺,無錫追求的不止是一種表面熱鬧,峰會后大約一個小時的“院士午餐”透露出主辦方的縝密用心,將邀請的30多位院士根據“465”產業體系劃分為9個小組,讓院士和企業家同進包廂共享午餐。“企業報名也非常踴躍,60多個報名企業最終確定了近50家。”通過“專業適配”原則,中國機械制造學科領域領軍人物郭東明院士與無錫日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周立,環境工程專家任洪強院士與無錫恒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延相,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專家李賀軍院士與江陰海達橡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錢振宇等院士和企業家,分別走進高端裝備、節能環保、特色新材料等午餐包間,共探合作發展大計。
“我們請來院士不為站臺,主要是來促進企業合作,帶著項目、技術來落地。”無錫市委組織部人才處處長袁曉雷說。
說起無錫“院士經濟”的特色,一個“實”字足以概括,百年工商名城的產業基礎和不斷涌現的實際問題為人才和技術落地提供了實實在在的發揮空間。“粵港澳大灣區與太湖灣的人才雙向流動,我們正在積極推進將香港理工大學的科研成果在無錫孵化并賦能產業。”香港理工大學計算機系郭嵩教授在峰會上表示,無錫是物聯網產業強市,未來將與無錫共同推動建設雙向開放、雙向融合、互惠共享的科技產業發展新模式,實現算網智融合新基建領域科技創新,助力數字經濟建設。
從惠山樣板看無錫禮遇,最好環境留給“最強大腦”
一年一期一會的太湖人才峰會,見證了無錫院士小鎮的崛起和壯大。從“一鎮一院一產業”鏈才聚才模式到升級打造“院士經濟走廊”,多年來,無錫打造院士林、院士論壇、院士之家特色名片,為“院士經濟”的深耕之路寫下生動注腳。
江南煙雨之中,惠山區陽山鎮院士林里的桃樹長勢喜人,每一株都被掛上了院士們的姓名牌,一個多月后,這份“新鮮的甜蜜”將會被第一時間送到院士們手中。“嘉樹贈國士,通過邀請院士們認領桃樹的方式,我們與院士建立了長期聯系,拓展了‘朋友圈’。”惠山區陽山鎮組織人才科工作人員馮宇說。以桃為媒,在無錫院士小鎮,約3000平米的“院士之家”為中外院士在錫期間提供品質服務,共享桃源鄉居生活;定期舉辦“太湖灣院士論壇”,不定期承辦行業學會年會等,“惠”聚高端智庫力量,推動產業經濟轉型發展。
作為太湖人才峰會的主體活動之一,第二屆太湖灣院士創新大會暨“465”產業院士行又一次相約院士小鎮。發放“無錫院士小鎮榮譽市民卡”、發布“揭榜掛帥”重點攻關項目、頒授“先鋒英才計劃”頂尖人才團隊……本屆院士論壇延續首屆亮點環節,攻關“卡脖子”難題,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助力無錫“院士經濟”發展翻新篇。
“無錫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把最好的環境留給全世界最強的大腦”,兼任“無錫市城市總規劃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這樣評價無錫的環境。他表示,環太湖地區是最具條件和基礎的區域創新群落。地處C位的無錫提出建設太湖灣科創帶,將有助于提升區域整體的創新力,是事關整個中華民族崛起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偉大抉擇。
包孕吳越的太湖手筆,院士團隊兩年創業獲億元支持
院士,一手握著高科技項目,一手牽著高端人才。在2023太湖人才峰會開幕式上,深海柔性管智能裝備產業化、循科量子通訊、超疏水材料研發應用、船舶廢氣脫硫系統等9個院士團隊創新項目簽約落地。
“太湖美,無錫的人才政策更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車首席科學家、湖南大學無錫智能控制研究院院長丁榮軍來到無錫時,區區8人創業團隊,成長到如今已經擁有153名科研人員,短短兩年時間,他們申請了78項專利,獲得了諸多獎項。獲兌1億元頂格支持,讓他深深感受到無錫對科技創新和人才的重視,并鄭重承諾,“我將把無錫市給予我們的每一分錢,都用到科研創新事業上來。”
2012年,丁漢院士領銜創辦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2021年“無錫院士小鎮”啟用后他又擔任首任鎮長。扎根無錫惠山的十余年間,無錫研究院牽頭成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5個、建立企業聯合實驗室24個;科技成果市場化轉移轉化近百項,轉讓金額近6000萬元;衍生孵化科創型公司10余家,實現了院士“才富”向無錫發展“財富”的轉化。
引才名片熠熠生輝、聚才平臺強強聯合、愛才政策滿滿誠意、用才成效節節攀升。無錫的“院士經濟”模式其實只是“產才城資”深度融合的其中之一,校友經濟、院士經濟、鄉賢經濟、院所經濟并駕齊驅,致力打造海歸第一站、雙創首選地、營創最優城的無錫,仍然奔跑在與人才相互奔赴的路上。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