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25 20:55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說起農業,很多人腦海里浮現出來的第一印象就是農民伯伯挽著褲腳彎著腰,頂著烈日炎炎田地里辛勤勞作。那說起現代農業,又是什么樣的圖景呢?2022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發布10個“數字城市典型場景”,由無錫錫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的“物聯網+特色農業”新業態場景成功入選。昨天,記者來到這里實地體驗,看看智能裝備和物聯網技術是如何賦能“無人化”智慧農場的。
稻田里,各種無人設備成為“主力軍”
立冬節氣已過,無錫鄉村水稻收割已處于尾聲。記者來到無錫錫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田間地頭,在這一塊塊稻田里,無人植保機、無人收割機、無人灌溉設備等新裝備已成為種管收的“主力軍”。
錫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時峰告訴記者,產業園里的無錫太湖水稻示范園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建設,就是通過高標準無人作業示范農場的實施,引進農業物聯網、高端農業裝備、優質高產稻麥品種、精確精準栽培等現代技術,形成整套無人作業高產高效稻麥種植體系,旨在將專家教授高產栽培模式通過智能化植入大田種植的全過程,并將種植過程模式化、標準化,實現農機農藝的深度融合,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
“宜機化”改造,將“巴掌田”整合為“整片田”
現在,物聯網等“聰明的技術”正全方位覆蓋到產業園各個領域,從能夠實時監測大田空氣、土壤的“智慧稻草人”到智能化灌溉系統,從種植大棚內廣泛運用的電子眼、傳感器到通過云計算整合大數據分析的智能農業服務平臺,物聯技術的立體化應用漸入佳境。
農田的“宜機化”是農機最大化發揮效率的基本前提。記者了解到,該項目規劃使用田塊面積約800畝,重點展示區200畝。以無人化農機為核心,輔以前端的農事信息采集,以無人農場平臺為頂層交互,全面監控農場作業情況、環境情況,提升農事信息管理,并利用大數據分析,實現精準作業、科學預警,支持數字化運營,建成真正的無人化智慧農場。
積極實施農田“宜機化”改造,無錫錫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拆除現有田埂,將“巴掌田”整合為長度不小于80米、寬度不小于30米的“整片田”,并配套完備的灌排設施、修繕田間道路,方便大型智能農機進出作業、調頭轉移等。
利用數字化實現精準作業
為了確保網絡聯通質量,無錫錫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將區域內通訊網絡系統升級為5G農業專網,保障農場內高清視頻監控的實時回傳,確保農場內水、肥、藥、補光等農場控制設備的精準操作,避免由于延遲而導致的缺量或過量,造成作物損害或資源浪費。同時結合農場內傳感器設備、視頻采集設備及工作人員對網絡的不同需求,適配相應網絡服務,實現農場內數據質量保障。
目前,該產業園已配置具有遠程監控、自動導航、無人/輔助駕駛、全路徑規劃功能的動力機械,以及耕整地、種植(栽插)、植保、施肥、收獲等智能農機裝備,共計新增“無人化”裝備7臺/套,升級改造設備15臺/套。該產業園已搭建智能農機無人農場綜合信息化平臺(以下簡稱“平臺”),實現基地農機作業及生產信息的可視化、智能化管理和信息化調度。
此外,通過整合氣象站、土地墑情、蟲情監測和病情監測等田間智能設備,田間數據可實時回傳平臺,并在后臺進行大數據整合,實現農場智能決策以及自動控制。(孫暐)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