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19 17:53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今年濱湖區更加積極踐行基層減負試點工作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根據前期調研結果,發現當前社區承接、參與了較多街道直接布置或轉派上級布置的行政事務,這些行政事務成為了社區負擔的來源之一,街道、社區兩級權責關系亟待理順。”區減負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濱湖區選取榮巷街道作為試點,以點帶面開展調研,靶向問診,切實為社區減輕考核負擔。
目前,榮巷街道常駐人口為9萬,流動人口約4萬,人口密度大,涵蓋業態豐富,屬地社區承擔了較重的社會治理壓力。為此,濱湖區為該街道量身定制了一套“片區化管理+全要素平臺”基層減負試點做法,成效顯著。
街道聯動加力
社區破壁減負
過去,在面對垃圾分類、違建拆除等不規范問題時,社區工作人員主要進行口頭勸說,耗時耗力、成效卻不明顯。
榮巷街道優化班子領導分工,率先明確由一個班子領導分管綜合行政執法局,統抓統管綜合行政執法工作,綜合協調交警、住建、消防等條線進行聯動執法。
執法隊員與交警鐵騎在小區外圍開展垃圾偷倒聯動執法,與城市管家、社區物業等在小區內聯合執法……街道執法監管合力得到進一步強化,綜合執法力量得以進一步下沉社區,為社區增添工作底氣,增強減負獲得感。
“現在通過街道聯合執法行動,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并解決問題,甚至能現場完成行政處罰、違建拆除等措施,這樣高效有力的執法動作,真的是為我們社區減輕了很多負擔。”梁溪社區黨委書記馬平曄表示。
街道片區覆蓋
社區破墻減壓
過去,執法部門主要聚焦公共場所、路面等小區外圍開展執法管理工作,較少主動深入小區圍墻內部執法,使得小區圍墻成為一道執法界線。
為突破這條圍墻界線,榮巷街道創新實行片區化管理,將下轄9個社區統籌劃分為東西南北4大片區,覆蓋小區墻里墻外,接手社區“頭疼”領域、棘手事項。每個片區在市場、超商等重點區域或路段設置綜合執法崗亭,執法隊員作為片區長帶領隊員常態化深入片區,全覆蓋、全天候巡查執法,在片區內形成問題識別發現、響應處理、結果反饋的工作閉環,減少社區在疑難問題上的處置壓力。
對于新變化,太康社區黨委書記陸奇深有感觸:“片區化管理后,社區已由‘單兵作戰’轉變為‘協同作戰’,人手不足的問題也迎刃而解。通過執法人員早到位、執法工作早發現,許多問題被控制在了萌芽狀態。我們社區所在的太康-大丁片區,城市管理等問題數量就由原來的1個月145件,下降為現在的1個月34件,工作強度明顯減輕不少,我們可以拿出更多精力服務居民百姓。”
街道數字賦能
社區提質增效
隨著社會治理、城市管理精細化標準的日益提高,群眾對社區環境品質的要求也不斷提升。榮巷街道在濱湖區率先開發運行覆蓋街道、社區兩級的城市治理全要素管理平臺,以全要素數字化助力助推社區減負增能。
全要素管理平臺引入應用計算機、地理信息、無線網絡、物聯網、人員定位等數字技術,研發監督端微信小程序,實現多維度地理要素圖層建設,形成覆蓋全部社區的全域地理數據庫,嵌入社區巡查發現、協調督辦、監督考評、指揮調度等工作模塊,成功探索城市數據“一屏通覽”、城市管理“一鍵指揮”、業務處置“一網協同”的“一網統管”創新模式。同時,該街道將年度綜合考核結果與平臺應用相掛鉤,考核結果與工作經費結算、人員收入直接關聯,并作為工作人員評獎評優、提拔選聘的重要依據。
數據顯示,今年6-8月,榮巷街道9個社區市級城市精細化管理第三方評分均分為91.37分,比去年同期的78.25分提高了13.12分、增幅16.8%。
濱湖區在榮巷街道試點基層治理加減法,也是在探索打造可推廣的為社區減負實踐經驗。
下階段,濱湖區也將深化拓展榮巷試點經驗,加強全區頂層設計,進一步縱向深造、橫向擴面,在基層減負提效增能上形成更多新成效、新亮點。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