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9-18 10:32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入收尾階段,在無錫發展舞臺上,承載著發展重任的國企身影頻頻閃現。9月2日,北京,國新風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無錫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就總規模為100億元的國風投生物科技(無錫)戰略合作項目簽約;8月17日,由無錫市交通集團承建的市級核酸檢測中心竣工交付;地鐵4號線二期、錫澄S1線各項建設有序推進中,與此同時地鐵集團全力以赴開展地鐵5號線、錫宜S2線落地前的各項手續辦理,年內將現“四線共建”壯觀場面……樁樁件件,都是國資發揮正向效應的微觀具象。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于2020年實施,讓全市國企改革從規模到質量進入“深化版”的新階段。來自無錫市國資委的調查顯示,列入行動方案的102項改革任務已提前完成,國有經濟的戰略支撐作用不斷提升。2021年底市屬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資產規模等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在江蘇省位居前列;今年在疫情波動的不斷影響下,1—8月份營業收入仍實現4%的同比增幅。
顯“實力”——國企彰顯“頂梁柱”擔當
“國資國企改革是國家經濟改革大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鍵和主軸。”無錫市國資委負責人表示,無錫國企改革的《三年行動計劃》從8個方面提出36項重點工作任務,并細化為102項具體改革任務,通過做強做優做大,更好地詮釋“穩定器”“壓艙石”“頂梁柱”的國企擔當。
9月6日,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發布。位居無錫14家入圍企業之首的產業集團,是連續14年上榜。發揮國企在帶頭踐行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科技創新驅動等地方戰略中的積極作用,產業集團在外參與了華虹無錫基地、海辰半導體、中環領先、AESC動力鋰電池等多個省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有力鞏固和增強無錫集成電路和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優勢;在內,集團一級工業企業已實現高新技術企業全覆蓋,上半年集團合并范圍研發費用約7.4億元,同比增長25%。
作為無錫唯一的國企代表,威孚高科今年成功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科改示范企業”。不斷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企業形成了有核心競爭力的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鏈,同時實施核心業務和新業務并重的“雙擎驅動”戰略,在新能源驅動和智能網聯技術等新興領域加快布局,鍛造新的競爭力。
入選了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示范企業”的無錫一棉,則從曾經的中國民族工業典范蝶變為中國棉紡織行業的“國企排頭兵”。將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一棉依靠智能化改造與自研的50多個大數據模型,在保持產品高質量的同時做到生產效率提高30%,用工成本降低40%以上。
國資在關鍵領域、重要產業的集聚,加快了創建一流企業的步伐。而國企的影響力遠不止在產業發展領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緊要關頭,無錫國企在全省首先發出國有房產租金減免倡議,充分發揮在關鍵時刻、特殊時期國有企業在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等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在學校食材配送、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公共交通運營、農貿市場管理等方面,國企同樣展現出強勁的保障能力。數據顯示,無錫國有物業公司已累計接管老舊小區面積達850萬平方米。蘇南食材公司首創性采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智能化技術,實現RFID芯片溯源、AGV無人叉車智能搬運、DPS電子標簽目視化分揀等技術集成應用,其“學校食材集中配送模式”成為全國學校食材集中配送改革創新經驗典范。
創“龍頭”——推動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重中之重,有效推進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積勢蓄勢謀勢”已久。
2022無錫(北京)科技合作洽談會上亮相的錫創投,成立不過一年多,卻有著打造“地方國有龍頭創投”的遠大志向。
2021年5月,在整合國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和無錫市金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基礎上,無錫市金融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揭牌運作;今年4月,公司翻牌為無錫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名稱的更改,將“引領投資、支撐創新”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直白地標注出來。
就在錫創投更名的兩個月前,無錫市人才集團宣告成立。整合市外辦和人社局下屬4家人力資源相關企業、由國聯集團組建的這個市級國有人力資源公司,體現出遵循市場需要的順勢而為,實現人才與企業、人才與政策的精準對接。
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要求,該市持續推進市屬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無錫市城建發展集團、環保集團、糧食集團、文旅建發等新公司通過資產重組整合而生。無錫市國資委人士介紹,不管是產業鏈縱向牽引還是跨越不同部門所屬的同類項合并,都旨在充分釋放改革和重組紅利,打造一批定位清晰、主業聚焦、資源聚集的專業化運營企業,提高企業競爭力。
預期正在變為事實。錫創投成立之后,管理基金規模超過1650億元。國聯集團相關人士表示,規模的大幅提升,讓錫創投有更多和國內頭部基金合作的機會,不僅是集聚、吸引更多資金投向無錫的地標、優勢產業的培育,更實現了“基金+招商”模式的落地。前者,有國內最大的國家級基金國調基金二期落戶無錫,發揮頭部領航作用,更好地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需求,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后者,有新能源領域的國家隊力神電池動力電池研發總部及生產基地項目在錫山區的落戶。目前,錫創投自主管理基金累計投資企業超450家,投資總額近400億元。
增“活力”——市場機制改革提升內生動力
市場化改革是國有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回顧這幾年扎實推進的國企改革,解決了一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等改革重點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進一步強化。
推動黨的領導與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有機整合,實現“黨建入章”的全覆蓋,黨組織、董事會、經理層等治理主體的權責邊界厘清;市屬企業及子企業全部完成董事會的應建盡建,引入各類專業人士和企業家進董事會,實現“外大于內”,使得董事會的決策更加科學、全面;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在市屬企業及所屬子企業實現全覆蓋;調整優化工資總額管理方式,根據行業特點支持企業建立更具靈活性的機制,市屬企業全都建立了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核心關鍵人才薪酬機制,營造出“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能增能減”的氛圍……
放大國有資本功能,通過混改等方式倒逼企業深度轉換經營機制。無錫市交通集團以無錫市交通工程總公司為突破口,采取市場化方式,引入戰略協同民營資本組建了無錫交建集團,之后,又積極引入無錫國發開元股權投資中心增資3億元,促進股權結構進一步優化。通過混改布局,交建集團先后吸收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機電管家智能平臺物聯網新技術新成果等一系列優勢資源,形成建設投資、咨詢代建、工程施工、運營維護等全產業鏈。
市場化機制的建立帶來的明顯變化有目共睹。早在上市前,國聯證券就從頭部證券公司引進了職業經理人團隊,并在內部進行廣泛的組織架構和人員調整,正式告別“干與不干差不多、干好干壞差不多”的局面。剛性、硬性的考核指標的另一面,是董事會對職業經理人團隊給予的高效授權,放活了經營機制、優化了資本結構、擴大了業務規模,進而大大提高公司抵御市場波動的能力。到去年底國聯證券營業收入在國內行業排名37位、凈利潤排名42名,分別較2018年上升25位和19位。今年半年度報告顯示,營業收入12.74億元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37億元,均實現雙位數增長。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