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1-20 16:29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深秋時節,漫步在無錫市高新區(新吳區)的大運河邊、伯瀆河畔,隨處可見水清岸綠、鷗鷺齊飛的靚麗景觀。今年以來,無錫市新吳區嚴格對照無錫“美麗河湖”三年行動實施意見,把京杭大運河新吳段作為“一號工程”,全面推進河湖環境集中整治提升,運用管理新技術,對轄區水系進行內源整治、控源截污、生態修復、系統規劃建設,一條條重煥新生的景觀河、生態河繪出了人水和諧的美好畫卷。
修復提升、合理布設,再現碧波魅力
“我們家現在住的可是水景房!”家住空港經開區碩放街道的居民張女士近來最喜歡的休閑活動就是在家門口的里夫涇浜邊上散步,她開心地告訴記者,“你看,水清見底的河流,岸綠景美的河堤,曼妙多姿的水生態環境,讓人流連忘返。”
以“打造濱水休閑綠廊,共創鄰里品質生活”為目的,碩放街道通過河道清淤、排水口預處理,岸坡清理景觀綠化、駁岸修復等對轄區河道里夫涇浜進行了全面修復處理,并在河道兩岸設計了文化回廊、剪影墻、櫻花谷、菖蒲灣、童趣天地、濱河步道等一系列景觀,讓這條綠色生態長廊集觀賞、休閑、健身、娛樂為一體,在增加城市景觀的同時,為廣大居民提供更多踏青休閑的好去處。
該區實現美麗蛻變的河湖不止里夫涇浜一處。從新吳區住建局獲悉,去年完工的蕩東片區水生態修復工程,區域總面積256萬平方米,運用“平衡共生”生物-生態治水科技后,片區水質穩定提升到Ⅲ類水,透明度1.5米以上,每個月可產生10萬噸左右的優質水源。河道水質提升,水下植物覆蓋率達50%以上,水下森林逐漸完善,水體也慢慢恢復了自凈能力,營造了和諧、生態、文明的水環境。同在去年完工的伯瀆河生態環境治理工程一期,集水利防洪、文化旅游、生態景觀、生活休閑于一體,一經亮相就迅速“吸粉”,成為無錫市民的熱門打卡地。目前,伯瀆河生態環境治理工程二期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
內源整治、控源截污,守護一方清水
積廢成丘、塵土漫天,這是人們對大運河碼頭的舊印象。近日,記者在大運河新吳段河畔看到了另一番景象,砂石碼頭及其堆場都進行了封閉,并配備了粉塵在線監測及岸電和污染物接收設施,在河邊的一家商品混凝土企業里,綠樹成蔭、青草相映,干凈整潔。
從曾經的“灰頭土臉”,到如今的水清岸綠,新吳區大運河碼頭舊貌換新顏。據悉,自2020年11月起,新吳區交通運輸局就會同區生態環境局、屬地街道等系統謀劃、統籌聯動、同向發力,對全區32家港口碼頭企業中未取得港口經營許可的26家內河港口碼頭企業開展環保問題整改整治工作,目前整治已全部完成,港口碼頭潔化綠化美化水平得到提高,沿線綜合環境明顯提升。
為守護好一方清水,該區還實施了一系列暢流活水生態修復工程,比如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沿伯瀆港、京杭運河沿線閘站建設,增加排水出路;持續開展河湖清淤,探索建立全區河湖清淤輪疏長效機制;開展活水工程,打通斷頭河溝通小微水體,推進河湖水系連通;開展調水引流,合理利用中水改善內河河道水質;持續推進河湖生態修復和保護,打造區域水網生態修復。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科學合理利用新城廠優質準Ⅲ類出水,建設新城凈水活水專用尾水管網工程,向冷瀆港、江溪港、瑪橋浜等河道進行補水,促進了區域水網體系的流動,置換了部分劣質水體,使補水河道水質得到有效的改善,提高了居住舒適度,環境效益也明顯提高。
完善規劃、系統建設,打造生態長廊
采訪中獲悉,今年新吳區設立了大運河文化發展建設有限公司,以“一盤棋”的工作格局扣緊責任鏈條,第一時間細化任務、落實責任。
為了進一步完善區域水系建設,該區還聘請了同濟大學專業團隊,結合太湖灣科創城、高新區產城融合和城市更新全局,繪制大運河整治提升“藍圖”,構建起“大運河+伯瀆港+望虞河”的水系環廊、“運河北段生活+中段服務+南段創新”的活力秀帶,明確示范引領區范圍和重點工作項目,目前該整治提升方案正在做最后完善。
下一步,新吳區將全力加快完善京杭運河新吳區段整治規劃,系統構建區域水環境整治體系和更新方案,快速啟動先行示范區建設。同時,該區還將綜合運用產業轉型升級、污水處理提標、29條支河治理、調水共濟等方式,推動運河水質快速提升,努力為全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和“兩河”整治提升做出新吳貢獻。(劉丹)
來源:無錫日報